首页
关于我们
中教设计联盟
动态观点
联系我们
-赋能校长园长 | HOME-
自由容器-副本1
专家团队拥有十八年以上学校文化研究与实操经验,理论与案例成果显著
11111
沈曙虹 | 第三届学校文化创新发展大会开幕致辞|中教设计联盟长沙大会|
“学校新质文化力:展望与探索”——第三届学校文化创新发展大会开幕致辞(2024.5.18 长沙)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五月长沙,锦绣如霞,缘有嘉客,共叙文化!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者、教育研究者、学校服务者们又一次以“文化”的名义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关乎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学校新质文化力。为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办方,对各位的莅临表示最...
沈曙虹 | 特色办学是历史大趋势,我们真的认识到位了吗?
去年5至6月,我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布了以下内容。近来在本公众号后台也常能看到有朋友在翻阅这些文章。因为我本人竭力倡导特色办学,也希望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同道者,特别是在8月30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后,我认为国家层面关于特色办学的信号依旧十分强烈。故将这些内容再集中发布一次,供新关注我公众号并对此话题感兴...
沈曙虹 | 一个故事说清设计的“技”与“艺”
在上一篇公众号文章《学校文化设计应超越“识别”境界》中,我借用中国传统美学技、艺、道三重境界的表达,提出基于“识别”的学校文化设计只是重在追求技的境界,而有使命感的设计师心里必须有对艺与道的境界的永恒向往。文章发出后,有圈友私信我说:文章对那个道的境界似乎说明白了,因为举了三个例子,但对技、艺两重境界有点语焉不详,能不能也举些例子,把它们区分清楚。好吧,这篇文章就试图用一个故事,说清楚“技”...
沈曙虹 | 学校文化设计应超越“识别”境界
很多人都知道,本世纪初兴起的、以策划设计为基本理念和手段的学校文化建设,最初的来源是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对这个CIS,普遍翻译为“企业识别系统”,由此还具化出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等。直至今日,不少为学校做文化设计的公司,甚至包括一些校长,在谈到学校文化建设时,仍习惯沿用“识别”的概念。例如,近阅蒲公英教育智库主编的《新...
沈曙虹 | “四无”:办学理念的硬伤
纵观全国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建设,比较普遍地存在“四无”问题:第一,无体系。看看各校的理念条目,有的只有两三条、三四条,有的却多达一二十条。当然,办学理念建设的科学性不在于条目多少,而在于它是否成体系。何谓成体系?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判断标准:一是看是否具有完整性。只有将学校必须思考、必须回答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办学问题都思考到、都回答到了,才能称其为完整。那么,哪些属于最基本、最根本的办学问题呢...
沈曙虹 | 一图读懂“学校文化”基本原理(修订稿)
这篇文章我在2020年9月发过,但有些内容如今看来表述还不够准确,所以修订后再次发布。◆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建什么?◆学校文化建设为了什么?◆学校文化如何建?这4个问题分别指向学校文化的内涵、内容、目标、原则,毫无疑问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基本原理问题。这些基本原理看似老生常谈,但直言不讳地说,并非每位教育人对此都成竹在胸,有的说法可能不得要领,有的观点可能似是而非,或难以自成逻辑,还有的...
沈曙虹 |【案例】重大校庆: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九)
校庆是每所学校都要举办的仪式,而按照惯例,每一个“十年”都属于大“庆”。当学校认为其文化需要有突破性发展时,借助重大校庆的契机引入新文化,就属恰逢其时、恰到好处的战略选择。江西省宜春市第一小学始建于1903年,今年将迎来120年校庆。作为全市历史最悠久、排序第一的小学,如何层楼更上、永续发展,这是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该校超前谋划,对学校发展做了战略部署,其中就包括学校文化的...
沈曙虹 |【案例】评审反馈: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八)
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接受各种评比、验收、督导等,这其中有些活动或对学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能有效利用评审反馈中评审专家专业性、高质量的相关整改意见或建议,促使学校文化建设打开新局面、跃上新台阶,将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于2015年升格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在2020年省四星级高中复评中,专家指出该校的文化建设水平不高,品质有待提升。根据复评整改意见,学校邀请我在20...
沈曙虹 |【案例】新班子组建: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七)
领导更迭,这是所有组织的常态。如何借助学校新班子组建的契机,在传承的基础上引入学校新文化,使学校获得快速突破和高位发展,这是学校必须要做的功课。去年夏季,张东强履新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校长。甫一上任,他就与班子成员一起集思广益拟定了三年内规划办好的十件实事、推进中层干部公开竞聘、选派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提炼出“高效学本大课堂”模式、完成“明厨亮灶”工...
沈曙虹 |【案例】新校启用: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六)
因大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不断会有新学校建成使用,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学龄儿童的需求;另有一些新校也会应各种需求而诞生。正所谓学校建设,文化先行,新校启用,正是理所当然导入学校新文化的绝佳时机。坐落在铜仁市的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是一所新建高职院校,我应邀于2019年4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时,它们还处于试运行状态。依照我的策划流程,所有学校的文化建设,最首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校提炼核心理念。经深入调研...
沈曙虹 |【案例】政策支持: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五)
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也时有所见,如评比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实施学校文化提升工程、推行“一校一品”等。所谓政策支持,就是指学校以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为导向,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精力和资源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力争学校的文化品位跃上新台阶。2021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启动了“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目的是以提高乡镇学校教育质量为重点,带动乡村教育水平整...
沈曙虹 |【案例】升级战略定位: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四
学校战略管理理念自上世纪80年代发端后,越来越为学校所重视。所谓学校战略管理,是以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实态为依据,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办学特性、资源配置、发展优势、综合效益等为内容,以资源运作和价值创造为手段的完整的管理规划和实施体系。合理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战略,有利于落实和强化办学的自主权,增强办学的前瞻性、目的性、科学性、可控性,提升办学品质。战略定位是学校战略管理的基本组成。所谓升...
沈曙虹 |【案例】校名变更: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三)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某某中学/小学更名为某某高校的附中/附小,或更名为某某名校的分校,或学校因自身各种缘故而更名。新校名,带来的很可能就是新的校本价值追求。校名变更,虽说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对这所学校来说很可能就是一个“质变”的开始。善于抓住这样的契机导入新文化,更名就可能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跳板。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原为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于2015年更名。这不只是变更一个院名,...
沈曙虹 |【案例】学校升格: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二)
所谓学校升格,就是指学校的属性、规模、级别等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跃升,如小学/初中升格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市重点/实验/示范升格为省重点/实验/示范、三星级高中升格为四星级、中职升格为高职等。借如此契机导入新文化,对内可用全新的指导思想引领学校在新的平台上快速、稳健发展,对外可引导社会公众摆脱对学校的“老印象”,与时俱进地塑造全新的社会形象。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鄂尔多斯市农牧学校,创...
沈曙虹 |【案例解读】异地新建: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一)
借学校异地新建之机导入全新的理念文化,可以内外兼修,迅速而高效地整体提升学校社会形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校原址翻新。它与异地新建性质类似,也是导入学校新文化的上佳时机。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是一所中职学校,现有的两个校区占地局促,严重阻碍了学校发展。在各方规划与推动下,该校占地280亩、概算总投资12.77亿元的全新校区经数年打造,现已竣工,即将于下半年启用。届时,天府职校将成为成都市占地规...
沈曙虹 | 学校新文化最佳导入时机(引言)
文化是所有学校的客观存在,只要学校还存在着,学校的文化就存在着,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永远在路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文化只能进行常态化建设。其实,巧借学校发展中的某些关键契机策划并导入全新的学校文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提供给学校发展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影响学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也是变化不定的,机遇可以说是稍纵即逝。学校当然不能坐等机会的降临,而要主动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争取的结果...
沈曙虹 │ 学校生态文化:是什么?建什么?
近十多年来,基础教育领域对“生态”话题的探讨渐成热点,生态教育、生态校园、生态课程、生态课堂、生态德育、教育生态化等概念层出不穷。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包含生态文明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学校生态文化建设更是成为教育人的广泛诉求。然而,相关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告诉我们,人们对教育语境中“生态”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标签化、模糊化、形式化、片面化等问题,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校生...
沈曙虹 | 以文化建设的正能量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
学校文化是所有学校的客观存在,是指一所学校形成共识的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一提到学校文化,人们往往都习惯性地赋予它向好、向善、向美、向上的内涵,仿佛它天生就是个褒义词,天生就充满了正能量。诚然,健康、向上、丰富的学校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确实,学校的性质决...
沈曙虹 | 学校教育哲学辨析1-4篇汇总
学校教育哲学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伴随着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而出现的,其后陆续传播到欧洲、澳洲、北美等地。此概念在20世纪末引入我国后,逐渐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同时陆续应用于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课程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等办学实践领域。近年来,随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特色办学、高品质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探索,学校教育哲学的话题又被频频提及。因此,科学阐明学校教育哲学的内涵和结构,将有助...
沈曙虹 | 如何借助地域文化提炼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设计案例
作者/沈曙虹,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首席顾问、指导,联系电话:13910032880我们知道文化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地缘文化学,是从区域空间自然属性的特征和差异出发探讨区域文化特性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学校本身就是所在区域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具有与生俱来的地域特征,因此学校在自身文化演进中就不可避免地打上鲜明的地缘文化烙印。例如,我居住的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南北文化、吴楚文化、海陆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