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海淀教科院延续“教育改革大讲堂”系列活动。3月28日,邀请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开讲,做题为《勠力同心五载路 众擎易举满城歌——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人航实践》的讲座。周校长从建校背景、党建引领之路、课程建设之路、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展望未来五部分介绍了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建校五年来所积累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专家简介
周建华,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海淀区政协委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常务副主编。曾获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或负责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周校长认为,办学的活力一定来自“人的活力”,来自不同主体的共同激发和相互链接。激发师生活力,既是学校办学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师生成长的不竭动力。为激发师生活力,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打造多元成长平台
激发学生成长活力
学校供给的成长平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质量。有平台,才便于学生选择;有选择,就要学会负责;在负责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才更有价值。
01
加强德育,突出学生人格培养
从德育角度出发,学校注重突出完善人格、丰富情感和责任担当的培育。在德育工作中,学校注重使学生心灵的生命场、能量场、情感场共同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心灵品质、优化社会关系、彰显生命价值。
学校将德育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积极开发德育课程,构建多元德育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德育目标、内容和形式的重新整合,形成了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活动实践课程三个“板块”的德育课程体系。
02
构建“三三三”课程,突出智慧生成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一套优质课程可以成就一所优质学校;一所优质学校,必然会建构一套优质课程。课程建设能够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同时,课程建设也依赖教师、成就教师。课程建设就是为师生创造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成长经历;创造有意思的成长经历,就是激发课程对师生成长的生动性。
为有效发挥课程功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构建了“三三三”课程结构:一是以育人目标为轴心、关注学生需求和学科逻辑的“三足鼎立”的课程主线;二是面向全体的启航课程、面向群体的领航课程和面向个体的荣誉课程的“三个层级”课程;三是每个层级的课程都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三大板块”。同时,学校形成“启航—领航—自航”的课程体系:启航课程,重在基础和习惯的培养;领航课程,重在潜能的发现与发掘;自航课程,重在特长的形成与发挥。
目前,学校开设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课后选修课等多种类型的课程,组建了合唱、舞蹈、计算机编程、趣味地理、生命科学探秘等42个学生社团。周校长希望,学生能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在负责中凸显选择的价值。
创造条件培养“硬核教师”
激发教师发展活力
激发教师活力的重要抓手是打造一支“硬核”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一直引导全体教职工思考与讨论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我们要办怎样的学校?我们实施怎样的管理(制度/文化)?我们要提供怎样的课程?我们要开展怎样的教学?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实现怎样的发展……
01
打造愿景,凝聚精神内核
经过不断的研讨,学校确定了发展愿景,近期目标是尽快办成一所新优质学校,远期目标是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名校;确立了“人文立校、科技强校、学术名校”三步走的办学策略;确立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学校精神内核等。教师高度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等,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促使学校朝着办学理念指引的方向发展。
02
为教师量身定做发展平台
学校遵循教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培养计划,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学校推出并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优才计划”“专家教师卓越计划”,逐步形成由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专家教师及名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梯队。
利用假期,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发放《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调查问卷,用专业的研究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老师们如何做好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专业、细致、全面的指导,为每一位老师如何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指明了方向。
周校长在办学中践行着教育科研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解放心灵、激发办学活力的有效路径,积累了大量教育案例和有益尝试。因此,特聘请周建华校长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海淀教科院吴颖惠院长、宋官雅副院长、王强副院长为周校长颁发聘书。
展望未来,周校长希望通过人文立校、科技强校、学术名校的策略,尽快将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办成一所办学理念新、发展路径优、育人质量高的新优质学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海淀教科院也将加强院校合作,深入学校,扎根课堂,以教育科研视角去挖掘、发现、提炼、推广,与学校一起擦亮海淀教育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