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滨 | 学校文化设计者的道与术——校长和校园文化设计者必看

2024-01-19
图片


图片


老子曾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亦曾提到:“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两千年来,“道”和“术一直是人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概念,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哲学、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道”和“术”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和掌握、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在2023年12月16日的第二届学校文化设计者论坛上,我分享的主题就是《学校文化设计者的道与术》,前段时间有人微信我再讲讲这个内容,今天就以此文来阐释一下我的理解。

图片
关于学校文化设计者
既然是学校文化设计者的道与术,那还是先要厘清谁是学校文化设计者。对于这个群体,我认为,可以分为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其中,校内人员包括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主任及普通教师。他们身处学校之中,要么主导、要么出智,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参与了学校的文化设计与建设。他们的工作涉及理念设计、课程设计、课堂设计、德育活动设计、班级文化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着力量,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学校文化设计者。
图片

校外人员又可分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类。体制内的设计者如大学教师、教科研单位的研究员等,他们有日常的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工作,基本是兼职状态,学校文化研究及咨询设计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体制外的设计者则是专职从事学校文化设计的人员,专业从事学校文化咨询策划、设计与建设。需要说明的是,体制外的设计者相当一部分也是从体制内辞职的创业者,他们以此为业,以此为乐,通过这份工作展现教育情怀,实现教育的理想与价值。而在校外人员中,大家最常听到的词就是“校园文化设计师”,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学校文化设计行业形成的主力军。当然,学校文化设计涵盖的不仅仅是视觉、环境的设计,包括学校的理念、课程、活动、建筑,等等,所以学校文化设计者对于校外人员来说,涵盖面也是很多的,校园文化设计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图片
关于道和术
说完学校文化设计者,我们再来看“道”和“术”。日常影响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的不仅是“道”和“术”,还包括“法”与“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法、术、器”,鉴于学校文化设计者分为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道”和“术”对两者最具有共通性,所以“法”和“器”就不在今天所写范围。

图片


“道”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抽象的、超越具体事物的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道”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包括道德、伦理、文化、历史等方面。
“术”是指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是实现“道”的手段和工具。它是一种具体的、实用的、针对具体事物的存在,是实现“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术”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手段和技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
简单来说,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道是被参悟才能提高的事物和境界,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时而变,是能够被反复学习从而提高的事物和本领。

道为体,术为用。有道者术能长久,无道者术必落空。“道”和“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道”和“术”的关系,也即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只有掌握了“道”,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术”;只有运用好“术”,才能更好地实现“道”。

因此,对于学校文化设计者,“明道、优术”尤为重要。我们要内外兼修、内明与外功并举。“道”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术”则是我们行动的方法。只有以“道”为原则、以“术”为方法,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优秀学校文化。


图片
道——学校文化设计者应明道
这些年,通过对大量学校的观察、研究以及合作,我发现优秀的学校往往源于学校文化的塑造。比如北京十一学校、重庆谢家湾学校等。换句话说,只要真的用心抓住了塑造学校文化这个密码,学校想不优秀都难。这个潜台词就是说,每一个学校文化设计者必须真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学校文化的价值,必须努力关注每一个细节,能够知行合一,通过每一个设计、每一个行为为生成优秀学校文化的打下基础。这就是明道的体现。
为什么要真正重视、用心塑造学校文化,而不能只为了应付检查、张张贴贴或为文化而文化那么简单。回望过去,我们发现,早在2001年新课程改革之初,中国课改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就明确指出:从本质上说,课程改革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再创造。这个有远见的命题不是一开始就被大家认识到的,很多人没有把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进行关联,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的课改先从改课开始,然后着眼于课程内容改革,再着眼于课程的结构性改革,一直到现在我们所探讨的课程深层次变革,实质就是课程文化到学校文化的整体建构。
自2011年和2022年两次新课程方案出台以来,除了课程和课堂的变化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加速了学校文化的更新,推动了学校管理者自发地关注学校文化。可以说,学校文化与课程改革是互相制衡的,文化认同是课改深入进行的基本前提。2020年10月,我在山西运城美丽校园研讨会上曾以《基于课程和空间的学校文化重塑》为题进行了分享。我认为,课程的多元与复杂必然呼唤文化之包容和共生,课程的交错与立体必然需要文化之融合与统一,课程改革不能就课程而课程,而要从文化层面反思和布局,营造促进课程变革的文化,培育与生成一种与课程变革所倡导的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可以说,课程改革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课改的长期性、深入性、复杂性要求学校必须出相应的文化重建,使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共生。时隔三年多,我发现,这期间,很多名校长在大型论坛分享的内容,始终就是以课程和文化为主线展开的。

图片


再看近30年来教育主导的话题: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特色办学、核心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五育并举、2022新课改、五育融合、项目式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等。都会聚焦到学校文化上。因此,每位学校文化设计者都必须加强教育政策研读,学习学校文化理论,领悟理论框架,明确战略和方向。要始终坚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是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优质名校“优”和“名”的根本所在。而学校文化设计至少有八个有利于,如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更新、有利于促进学校优质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更科学、有利于促进学校环境更有品位、有利于促进学生活动更有意义、有利于促进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图片


我们也必须有八个明白:高品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取向;课程改革将加速学校的文化更新;学校文化特色化发展向纵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学校文化提供新导向;多元文化将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议题;专业设计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新常态;集团化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新课题;未来学校的着力点在文化的前瞻性布局。

图片

图片


大道至简,学校文化设计者要形成系统性文化设计与建设的自觉意识,深入骨髓和全全方位意识,融于每一天,只有这样,构建优质学校文化、高质量教育的智慧才会得到充分激发!(关于《基于系统思维的学校文化设计,改日我会继续在这里分享,欢迎关注海滨敬观教育这个公众号)

图片
术——学校文化设计者要优术
对于术,在我《学校文化设计》那本书里其实谈的非常多,里面都是我这些年的经验总结,有的也融合了专业人士的看法。比如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七大策略与路径、学校愿景及愿景设计四大策略、校训与校训设计的五大策略、学校制度体系设计的五大原则、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七大模块及六大步骤、学校活动设计的四大要点、学校标志设计存在的五大问题与五个解决策略、学校辅助图形及其三种重要的设计形式、学校景观设计的五大策略,学校文化设计实施的五大关键流程、学校文化设计实施的十二种具体方法、学校文化传播及常见的五大载体,等等。这些都是术的体现。

图片


而对于优术,我想说的是,设计者要多了解一些方法和技术,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定选择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校实际校情校貌的良好之术,而不是一味的玩技巧。比如在办学理念设计上使用的“谐音梗”,类似“Jing—静、净、敬、精、竞、境”、“He—河、荷、和、合”等,这是术的一种方式,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能成为核心之术、主流之术、常用之术。
另外,我特别呼吁学校文化设计者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技术外,也需要探索和积累实用的策略,形成自己的经验之术。挤出时间、腾出精力,把好的设计策略、设计方法、设计经验进行提炼总结,把碎片化的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串联、书写,使其框架化、书面化、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形成教育智慧、设计智慧,成为对他人有用之术。就像“海滨敬观教育这个自媒体号就是我倒逼自己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一个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每位学校文化设计者必须提高学习与尝试意识,如智能时代的学校空间环境设计、数字化学校文化的展示与传播以及AI人工智能的校园应用等新兴领域,都是设计者必须关注和掌握的新课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实践中积累出真正有用的经验和智慧。

图片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新建校的增加、老校的翻新改造,学校文化设计者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大家的工作不仅关乎学校的优质发展,更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与术的领悟与结合,通过设计,让思想看得见,让品味看得见,让艺术看得见,让人格看得见,让优秀文化看得见,我们要尽量多做一些有时代传承意义、有文化留存意义的设计,共同为创造更美好的教育而努力。

图片


以往文章:
刘海滨|案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体系设计(一)
刘海滨|案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体系设计(二)
刘海滨|从“一带一路”看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
敬观|刘海滨-校长对学校文化没有真正的重视与投入,主要是因为没有尝到文化带来的红利及甜头







图片

海滨敬观教育主理人:刘海滨

《学校文化设计》作者,中教设计联盟执行会长、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多所学校发展顾问。从事教育研究、学校文化研究与设计二十余年。曾出版《享受设计》。

微信公众号:海滨敬观教育
视频号:海滨敬观教育
抖音:海滨敬观教育
喜马拉雅:海滨敬观教育

个人微信:eduhaibin



图片

图片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