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娇 | 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的循证实践研究——以《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

2023-03-25

20231123

· 摘 要 ·



循证实践即循证改进,指消费者需求及其价值观、满足需求的资源系统和当前最好研究证据三要素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当前最佳实践的过程。运用这一结构框架组织论证,以《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在大班额和案例教学两个变量稳定前提下,采取案例教学和循证实践双重主线的写法,分析线上教学、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展示《教育管理学》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循证改进过程,进一步讨论案例教学根本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首先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方法,运用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对文本采取症候式阅读,挖掘和发现其沉默的意义和结构:人类的悲剧精神、生命以负熵为食、集体主义的力量是能够兼顾需求并整合资源系统的文化哲学,揭示出组织抗疫、技术抗疫和专业抗疫合力的文化机制。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遵循线下案例教学证据,即时收集线上学习反馈数据和临床证据,通过叠加、递进和挖掘利用证据三种方法循证改进线上案例教学,获取当前最佳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采取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法,深入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案例教学基本问题,如对象、班额、教学案例使用数量、问题线索使用等;二是从技术变量主导性介入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角度,讨论了线上与线下案例教学的不同;三是讨论如何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法,解决大班额案例教学学生充分参与和成绩评估问题。


图片

20世纪90年代开始,管理重点观照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有机融合,交织着多快好省的速度与质量要求,兼顾了英雄主义和分布权力的考虑。每种主张都既是一套理论体系,又是一套实践体系,更是一种方法体系,强调学科间与知识间、方法间与证据间、理论间与实践间的沟通和互证,源于循证医学的循证实践就是其中的主张之一。循证医学完成了两次转换: 将“最佳实践”转换为遵循“最佳证据”,再将“最佳证据”转换为“级别最高的证据”,以求当前最佳治疗效果。[1]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最佳实践和最佳证据是捆绑一起发挥作用的,这一思想和方法在教育和管理等领域也广泛应用。循证实践即循证改进,指消费者需求及其价值观、满足需求的资源系统和当前最好证据三要素间的完美结合,以创造当前最佳实践的过程。研究运用这一结构框架组织论证,以《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在大班额和案例教学两个变量稳定的前提下,采取案例教学和循证实践双重主线的写法,分析线上教学、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展示《教育管理学》课程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循证改进过程,剖析线上与线下案例教学异同,进一步讨论案例教学基本问题。

一、分析线上教学与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  

循证实践从研究主体需求及其价值观开始,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哲学。新冠疫情让线上教学在全世界教育领域全面迅速铺开,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构成不同主体,满足其需求的组织、技术、课程等构成资源系统。分析这一系统,利用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对其进行症候式阅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和沉默等症候,挖掘能够整合需求和资源系统的文化哲学,揭示组织抗疫、技术抗疫和专业抗疫合力的文化机制。症候式阅读是一种结构主义方法论,通过哲学-科学穿梭式的循环阅读,让能指和所指都在场。[2]

(一)线上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及其价值观  

研究收集了2020年上半年颁布的主要文本:《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停课不停学”工作通知》)[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防控和改革发展工作通知》)[4]、教育部《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5]、《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信息技术中心提供远程办公和线上学习远程技术支持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技术支持服务通知》)[6]、《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教师工作通知》)[7]、《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信息化支持工作通知》)[8]、北京师范大学《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延期开学期间课程教学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课程教学安排通知》)及弹性教学手册等。[9]上述文本的叙述框架包括安全需求、资源保障和组织实施三方面,其价值观通过三组高频词可见一斑:疫情防控,资源支持,组织保障;线上教学,在线学习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停课不停学,公共安全,心理健康。

大型流行病所造成的世界性公共卫生危机,剥夺环境安全,造成身心不安,威胁意义系统。中国政府作出第一反应,团结一致共同抗疫,教育部门严谨有序贯彻落实。《防控和改革发展工作通知》要求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依法依规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具体细化措施,精准到县、精准到校、精准到人、精准到事,加强全程跟踪,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扎实将“严防扩散、严防暴发,确保一方净土、确保生命安全”落到实处,打好、打赢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停课不停学”工作通知》强调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教师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精准防控、同舟共济、确保生命安全,这些高频词的所指意义是人民中心、生命第一的国家价值观.  

《信息化支持工作通知》保障为全部学生提供安全的线上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技术支持,满足学习安全需求。教育部组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卫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对国家和各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的保障,为各地各校开展网络教学、师生和家长获取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服务,扩容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各地各校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能力,通过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方式,自主选择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SPOC)、学生自主学习、集中辅导答疑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学安排通知》调整教学计划,提供雨课堂、BB 平台、畅课平台三种远程教学保障手段,为教师提供培训材料、使用手册和在线帮助。以上文本的关键词有:停课不停学,学习资源,远程在线教学,教学保障等,其价值观是:学习是重要事情,教育具有战略地位,学校是国家安全的大后方,国家领导各地各校有能力为在线教学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支持和管理支持。  

心理安全与意义和价值系统相连,无论在何种环境中,心理健康和安全都不容小觑。《“停课不停学”工作通知》强调:防止各地各校不顾条件组织教师录课,增加教师不必要负担。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坚持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课程教学安排通知》指出:对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任课教师充分考虑因远程学习条件不便带来学习效果差异,加强辅导和寻求替代方案,可采取视频回看等方式。这里的关键词有:爱国主义教育,身心健康,锻炼身体,合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其所指意义为教育和学校向善向好培养健康人的价值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人,健康的人才拥有完整的生命安全感。

(二)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及其价值观  

案例教学已在大学《教育管理学》等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分析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所收集文本如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013,以下简称《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10]、《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2013,以下简称《培养模式改革意见》)[11]、《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2015,以下简称《培养基地建设意见》)等[12]。案例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同样包括了组织支持、专业支持、技术支持,这些支持都与教育和课程变革需求匹配。  

加强案例教学,一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国家需求,也是实践操作的重要突破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改革专业学位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而《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推进要求与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阐述与规定。2016年,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中,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将案例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指标之一。在学位中心领导下,教指委于20135月,启动教育管理学科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推广工作,至今为止已经建成初具规模的案例库,入库532篇教育案例,其中,195篇教育管理学案例。这里的关键词有:学位中心,教指委,教育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案例教学,案例库建设等,其所指意义是:教育同样重视实践知识和情境知识,尊重教学对象的经验,变革单调的人才培养方式,从国家层面提供组织资源,学位中心和教指委起领导和推动作用。  

班级授课制一直是近现代教育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标准化操作高效率培养人才的社会节奏,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一个以教育就是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的活动为默认规则的方法,与谁是学习主体这一根本问题相连,变革从未停止。案例教学仍需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进行,仍是教师在引导和设计,但案例教学更强调尊重学生经验,让成年人的引导不那么自我,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改造单向说教保持双向共鸣。这里的关键词是:班级授课制、传统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传达的是学校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多元化利于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这是教学变革需求。满足这一需求的是专业资源,如相应学科和课程所需要的案例库和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教师。  

教育管理学科无疑适合开展案例教学。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价值性和实践性交织的特点。入库的195篇案例,为《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做好了充分的材料准备。面对全新全面的线上教学,案例教学将如何进行,充满挑战。这里的关键词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数字设备、技术能力等,表达了教育管理学科实施多元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技术能力、愿意通过变革求发展的价值观。

(三)整合线上教学需求和资源系统的文化哲学     

在上述需求和资源系统中,交织着线上与线下教学、传统与案例教学、保守平衡与循证改进三条线索,聚合着国家、学校、师生三层主体关系,展现了组织抗疫、技术抗疫、专业抗疫、文化抗疫的联合实力,有三种文化哲学发挥了整合作用。  

人类的悲剧精神。宇宙和自然有独立意志和力量,人的藐小和向死而生助长了无把握感和不确定性。人是唯一知道自己生命和力量有限而又不断进取的动物,不断反抗异己力量,久远地坚持,不屈地抗争,勇敢地承担起对人类自身文化和对异己文化的关怀,这就是人类悲剧精神的内核,具有美学气质。教育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精神培育为己任的事业,鼓励奋斗,强化善良,追求美好,寻找把握感。教育是接力铰接起的文化链条,在未完成性中完成完成性,在不确定中完成确定性。  

生命以负熵为食。熵是混乱和无序化度量,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熵永远在增加:若无外部能量输入,封闭系统趋向越来越混乱;一个系统变得更有序,必须有外部能量输入;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无序增加程度超过有序增加程度。薛定谔认为,熵增定律也体现在生命体系中,生命从外部摄取负熵来维持和发展,生命以负熵为食。人类企望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摄取环境负熵是生命需要的安全感、确定性和解放力的来源和保证。管理有增值降熵功能,能尽力减少混乱和不确定性,从混乱中得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安定,巩固生命意义。  

集体主义的力量。人类文化都包含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成分,比例不同,各有千秋。个人主义强调个性解放、个体利益和自由。集体主义根植于人性中存在的反个人主义倾向,是群体本位文化取向,强调个体归属群体,强调组织目标对于个体目标的优先级和凝聚力。生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认为,从群体成就中获得的安全和满足远胜过从个人成就中获得的满足,愿意步调一致,愿意让渡出部分个体自由、积极归属群体和信任组织。故此,组织抗疫、全民抗疫和技术抗疫得以全面展开,身体、技术和空间的全景敞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这是国家保护人民、人民保护国家的集体主义力量和优势。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只是专业抗疫一角,也是展现集体主义文化的一个小窗口。

二、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的循证改进  

对于特殊时期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当前最佳实践的获取而言,来自《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临床证据和多年线下案例教学经验尤为重要。这部分研究采用方便取样和目的取样,以《教育管理学》课程及其案例教学实践为例,使用实物收集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了从20153月到20227月的案例教学实践资料,包括线上问卷调查数据、所用教学案例资料及其入库证书、教师连续7年的案例教学课件、学生小组学习成果演示文档110份、小组学习总反馈报告2份等。依据这些证据研究《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的循证改进过程,揭示那些由关键事件和时间点构成的关键证据,解释线上与线下案例教学的证据关联性和形式异同性。

(一)特殊时期《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特点  

《教育管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必修课,1648学时3学分,二年级下学期开设,也向全校辅修学生开放。笔者从2004年起承担本门课程至今,在20152019年,线下进行过823次案例教学,每轮使用案例1~5个不等。由于疫情防控需要,20202022年使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39次案例教学。其中,2020年春季本科生《教育管理学》教学完全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比较典型,特点如下。  

大班额教学。大班额指50人以上教学班级,线下选课规模一般都控制在50~80人,2020年春季课程教学规模达到112人。这些学生包括了20152018四个年级的学生,其中,女生81%,男生19%;旁听生7%;教育学专业98人,其他学生来自文学、数学、英语、思政、人工智能、艺术传媒等专业。  

线上教学。整门课程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方式,时间为2020224日至68日,进行了3次案例教学,占比21%,而线下案例教学比例是30%。《教育管理学》线上教学的准备是:第一讲教育管理理论部分加大了现代管理理论内容,调整期末作业题目20个,供学生选择参考。依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案例:配合第三讲教育组织管理、第四讲学校教学管理、第六讲学校文化管理各安排一次案例教学,主题分别是学校组织结构变革、翻转课堂挑战和校长文化领导力。重新修改线下案例教学所用的教案和PPT,准备好WORD文档案例。建立课程群、确定授课平台、模拟授课等。  

异步教学。黎世法认为,同步教学是班级全体学生学习速度与教师讲课速度同步,异步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三种指导方式、学生五种学习形式、六步学习方法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最优化。三种指导方式指个别、分类和全体指导,五种学习形式指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六步学习方法包括自学—自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13]线上《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就采用了集中指导、小组学习、全体学习、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及时互动等方式,这完全得益于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资源的结合,使用互联网公共服务,借助于服务器充分实现。《教育管理学》教学主力空间为QQ群,联络平台是QQ群和微信群,建立一个教师在内的113人的大QQ群和四个小组学习的小QQ群,具有群公告、异步聊天、文件传递等功能,使用语音+屏幕分享+异步即刻反馈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沟通。

(二)《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证据回顾与利用  

循证改进案例教学的每一次课堂实践,对多元证据使用叠加、递进、挖掘利用方法,提高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效率,把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实践调整到当前最佳状态。  

叠加利用证据指把以往与当前多种证据合并后同时使用。回顾《教育管理学》17年教学实践,教学经验这一证据至关重要,其积累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42014年,以讲授法和学生小组讲课法为主,建立了课代表制、学生小组讲课制、小组长负责制。课代表任务是记录出勤,分4个学习小组,配合老师选择4个小组长,主持小组讲课,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平时成绩,收作业等。学生小组讲课指每学期拿出一章内容和4课时交给学习小组,课代表主持,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形式自选,小组成绩等于其成员成绩。这些课堂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第二阶段即2015年至今。随着2015年第一批教育管理专业教学案例入库,用案例教学内容取代了小组讲课内容,开始使用讲授法加部分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5年线下和2年线上案例教学,继续使用课代表制、学生学习小组制、小组长负责制,也沿袭了线下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环节设计。常用案例是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20152017年入库的案例:《谁来监督校长》《孙校长对绩效工资的困惑》《翻转课堂的实施与挑战》《一项学校组织结构变革的行动研究》《寻找我们共同的符号》等。  

循证实践将研究证据按其方法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控制实验所获得的证据级别最高,准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及质性研究获得的证据次之,专家意见与个人经验位居最后。医学等硬学科的循证实践,始终使用当前最好的量化研究数据,只有在高等级证据缺失情况下,才考虑采用低等级证据。在教育和管理等价值领域,经验和直觉作用大于常人经验的想象,其改进证据也可从低到高逆序使用和递进使用。教育和管理面对的是正常组织环境、工作情境和正常人群问题,但因人性和组织的复杂性,实证研究及其数据只是管理决策和改进证据之一,不足以计算和解释组织管理的全部事实和意义。学校已意识到量化研究数据的重要性,经常委托数据公司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学校对这类数据的使用尚欠熟练,远小于管理经验和质性研究资料的作用。在《教育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中,递进使用证据指利用教师经验和学生自主能力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形成结构化经验。由于线上线下形式并不改变案例教学本质,线下经验仍然好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经验就有证可循了。  

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都是充满价值的领域,任何等级的证据背后都隐藏着文化意义,数据挖掘备受关注,即从大量数据中揭示隐含、先前未知、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质分析和特异群组分析等。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分析需求数据,寻找规律、发现知识和原理并表示出来,深入阐释结果及其意义,作出科学合理决策。案例教学的循证改进与此异曲同工,证据很重要,临床证据更重要。上课期间即时线上收集学生需求数据和意见反馈的临床数据,课程结束1个月后收集了课代表和小组长完成的线上案例教学总结报告,收集了学生四个小组3次汇报的PPT,收集了每次现场记录、截图和照片等。对这些文本进行症候式阅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观,不断解决案例教学的深层问题,从而优化案例教学行为。

(三)《教育管理学》线上案例教学的循证改进  

《教育管理学》课程大班额线上的3次案例教学经验很宝贵,其背景和被试都无法复制,其循证改进过程如下。  

第一次案例教学是2020413日,周一上午8点到1040,未课间休息,超时5分钟,总时长160分钟。配合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组织管理两章内容,选择的案例是《一项学校组织结构变革的行动研究》,使用了原有问题:一是如何进行学校的组织设计?二是学校需要画出组织结构图吗?为什么?评价案例学校的做法。三是学校组织变革的机制和策略是什么?四是行动研究及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行动研究?教学环节是:教师当堂传送教学案例材料到大QQ群,介绍材料分配问题15分钟;四个学生小组各自到自己的小QQ研讨80分钟,小组长负责,形成学习成果;九点30分回到大QQ群;教师主持小组汇报60分钟,每组15分钟,形式自定;教师总结10分钟,点评学生表现和进行知识补充。  

第一次线上案例教学尝试是仓促的,是一个无把握、去陌生和找勇气的过程:没有来得及充分使用线下已积累的最好证据,没有达到线下案例教学那样的最好状态。但其意义是:这批学生第一次感受案例教学,帮助我们收获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的勇气;学生要求一定要做第二次案例教学;我们共同觉得下次会更好。课代表当天利用问卷星收集了学生反馈数据:一是问题答案比较统一,可提一些更灵活的问题;二是问题是否可以给出提示,更标准化一些;三是教师点评太短。对照线下案例教学经验,发现初次线上的问题更多是组织问题,其改进线索是:教师明确要求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学习成果做成PPT分享;学习小组内部做好25~28人的分工,自行创造规则,争取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和表达机会;改变线下案例教学当堂发教学案例做法,提前一周在大QQ群传送,学生可提前阅读和讨论;第一小组分享了分工经验;教师点评时间恢复到线下时的30分钟;问题线索和教学案例一起提前给学生,问题作为参考,学生可扩展和深入。这样就把线下案例教学经验用到80%,时间不够的问题马上凸显,即使马不停蹄无休息,也会超时一小时,但我们愿意尝试。  

有了第一次的临床证据和改进线索,第二次就很完整和从容了。时间是518日周一上午,总时长210分钟,未课间休息,超时55分钟。配合第四章教学管理内容,选择的案例是《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挑战》,问题线索4组:一是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有哪些特点?二是E中学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遭遇了哪些挑战?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学校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学管理遭遇哪些挑战?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是如何看待翻转课堂?如何运用翻转课堂?其前景如何?与第一次相比,时间分配和环节有变化:线上大QQ群集中10分钟;四个小组在各自组群中学习80分钟;小组集体汇报60分钟,课代表主持;教师时间30分钟,内容包括评价学生表现、陈述观点和回应问题、提醒课业要求三部分。  

第二次案例教学之后,课代表收集了小组反馈意见:增加灵活性问题,提供标准化答案,提供翻转课堂视频。对每个小组汇报做评价,每个小组汇报后加入听众提问环节,教师介绍参加项目经验。设备调试费时,如何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是大问题。强烈要求教师对汇报做点评,认为各组问题深度不平衡,强烈期待下一次案例教学。除了设备调试问题,其他问题在线下案例教学情境中已很好解决。但面对线上大班额案例教学,这些问题更有难度地重复发生了。面对这些需求和建议,师生共同讨论和协商,获得的改进线索是:课代表主持下一次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汇报后增加听众提问和互动环节;教师继续提前一周发送教学案例,问题线索仅供参考;改变问题分配形式,课代表和小组长协商分配,可以延伸和深入问题,但四组问题不能过多交叉和重复;小组长共同研究最后一次课113人能否共同视频问题。  

第三次案例教学是学期最后一课,68日上午,总时长220分钟,未课间休息,超时65分钟。配合第六章学校文化管理内容,选择的案例是《寻找我们共同的符号》,问题线索4组:一是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表达形式有哪些?二是学校logo的意义与功能是什么?如何进行学校logo的设计?三是好的学校文化是什么样的?四是如何提升校长关于学校文化的凝练和表达能力?大QQ群的集中时间5分钟,小组学习变成85分钟。课代表仍主持60分钟小组汇报,汇报中穿插互动研讨的环节,但无人提问和发言。设备和技术问题占10分钟,教师总结40分钟。  

课代表通过“问卷星”收集学生对3次案例教学的反馈:每一次案例教学都获得了全体成员的有效参与;讨论环节充分调动了相当一部分成员的积极性,他们为讨论提供了丰富资料和新鲜观点,极大地推动了集体解决问题的进程;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有限时间都获得了充分利用,并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案例学习进度变得更加从容,PPT质量不断提高;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的反馈意见成为改进的新证据:一是缩小分组规模,或在小组内划分细致组块,减少组内信息交流和协调成本。二是案例选择不拘泥于原有问题,通过小组头脑风暴列出若干题目,老师把关,既保证了同学们对案例的兴趣,又能使案例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三是小组汇报形式可不局限于PPT,可采取情景剧+讲解方式,甚至自制视频+讲解方式,使汇报更加生动有趣。四是讨论不够深入,由于难以触及事物矛盾,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分歧,讨论容易发生低水平重复现象,一些组员唯一一次发言便是一份按部就班回答本组问题的文档。组长尝试通过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引导讨论方向,但此时面临的新问题是不少组员习惯于发送长篇大论的信息,这些信息只能从组员向组长、从聊天内容向PPT单向流动,组员彼此之间线上无法发生充分交流。五是希望考虑改变案例教学设问方式,选取与学生经验更加贴近的情境,设置切中学生痛点、同时又对思维深度要求较高的问题,最好一次只提一个具体问题便充分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

三、进一步讨论和解决案例教学问题  

循证实践不仅是一个实践体系和方法体系,关注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同时它也是一个理论体系,强调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对线上案例教学实践的抽象和思考很重要,其经验和原理利于推广案例教学经验,也利于推进案例教学研究的深入。线上线下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拥有两个共同基础。一是它们都是在班级授课制这一集体教学组织形式下开展和使用,教学环节也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传统教学从系统知识出发,用事例解释原理和规律,而案例教学是从真实完整的教学案例出发,引出相关概念、原理等知识。二者谁都没有改变教学是由教师引发的过程这一教学本质,这是第二个共同基础,都可以采用集体授课和讲授法,也可以使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方式。清楚这些根本问题后,才能瞄准线上线下案例教学方式共同存在的那些问题。

(一)讨论案例教学对象、班额、时长和使用数量  

线上线下案例教学都得思考共同问题:对象、班额、时长、案例数量、问题深度和分配等。开发《教育管理学》案例的本意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服务,但并不限制其教学对象。因为所有教学对象都需要情境知识、自主学习与意义建构,案例教学形式普遍适合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等。该项研究以本科生案例教学为例,因不担任教育硕士生课程,没机会参与其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抓手引出知识和发现意义的过程,常用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三种:一是教师讲授法+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与传统教学形式一样,效率高省时间,可以大班额;二是教师集中布置任务+学生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成果汇报+教师点评,费时间,存在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参与问题,对教师点评质量要求高;三是辩论形式,适合某些辩题,线上线下形式均可,其形式是教师集中布置任务+学生正反两队各自讨论辩题+辩论环节+四人评审团+听众互动+宣布辩论结果+教师点评。这种形式费时间、需学生有辩论经验、辩论人数有限。以上三种形式都有使用,各有利弊。毅伟商学院多采用第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时间为75分钟,学生75人,哈佛商学院MBA的案例教学规模为90人。国内《教育管理学》的案例教学,选择第二种方式较多,认为案例教学理想人数为8~30人。但《教育管理学》课程必须面对每年都是大班额的事实,面对三节课连排不够用的事实,也得面对这门课程很适合案例教学的事实。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大班额也可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案例教学。  

我们的案例教学采用的是第二和第三种教学方式,大班、人多、超时是共同问题。班额与时间成正比,时间与问题数量和学习小组数量有关。每次教学标准课堂时间是3节课,每节45分钟,除去课间休息教学时间为135分钟。但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无论大班额还是小班额,每次案例教学最短用时160分钟。如果50人以下班额,时间基本够用。超过50人甚至100人,210分钟够用。解决办法是:把课程连排4节,或连排三节超时一小时而大家愿意。100人以上的教学班级,学生分成4组,每组25-28人。如果分成10组,能解决参与问题,但10个小组同时需要10个空间,线下很难实现;10个小组汇报时间150分钟,绝对总时长300分钟,战线过长;一个教学案例也无法承载10个问题的知识量。解决办法是:学习小组分为4组比较合适。如果是小班额,内容合适的话,线上线下都可以采取辩论形式。  

案例教学可使用全案例、半案例或部分案例教学。《教育管理学》从一个案例开始尝试,运用成熟需要3~5轮,反复改进。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和扩展新案例。目前,案例教学在课程比例中,线下占三分之一,线上占四分之一。所用案例都是入库案例,有合法性和质量保证,每个案例匹配4~6组问题,适合一次完整的案例教学。尝试案例教学几年来,每次都在修改问题线索,少交叉有质量,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讨论和引出必要的管理学知识。教学案例的4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从记忆性问题到分析性问题,连续统一构成案例的知识结构和讨论空间。我们实行问题分配的组间轮流制:进行4次案例教学,每组轮流讨论到一次每个难度上的问题。4个问题只供学生参考,鼓励学习小组自行深扩问题。在小班额情况下,可以考虑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和分配方法,但需要组间协调好问题质量。

(二)分析线上与线下案例教学的不同  

信息技术变量的主导性介入提供了线上教学和异步教学的方便,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新问题,或者强化了某些变量的作用。  

“目中无人”教学带来不确定性。线下主力空间是1个主教室+2个讨论室,线上主力空间是全班QQ+4个小组学习QQ群,师生通过服务器建立联系,从以教室为中介的面对面关系,变成以服务器为中介的声音沟通关系。教学空间从有物理边界到无边界,教学情境从目中有人到“目中无人”,在场方式从聚集变成分散的个体,感知方式简化为听觉为主。这些变化支持了特殊时期教学实践,也产生了新问题:学习动机缺乏公共空间人群监督,课堂纪律管理难,教师产生失控感和无把握感。线上教学对知识目标的支持效果更好,对情感、心理和技能目标的支持效果不太理想。分享文档与声音不同步时,我们把小组PPT先发在群里。四面八方网络偶尔不稳定,利用录音回听方式解决。  

全景敞视技术产生不同的心理感知。技术从教学辅助手段变成绝对的物质基础和被依赖的主角,虚拟空间打开了,为参与者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知。来自8个学科4个年级的学生,群里对面不相识,对面只有计算机,陌生化无法去除,百余人同时视频愿望没有实现。全景敞视技术伴随产生戒备心理,在互看不见情况下,谁都不愿暴露在屏幕上,每个小组交流完毕后自由提问环节不如线下活跃。在小组学习环节,四个小组同时进行,线下时教师会巡回在各教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线上,教师在大群中等待,通过手机和电脑与学生小组保持联系。技术参与教学,让听觉和声音变得最重要,视觉退居其后。教学空间虚拟化和个体化后,学生个体身体自由度增大。教师需端坐电脑前,身体活动自由度相对降低。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凸显。在信息技术能够全方位保障大规模线上教学前提下,线上案例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方式,能够满足学生主体学习理论的想象,高度实现了从国家到学校、从学校到个体的价值需求。这一功能的实现得益于教师、课代表、小组长、全体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课代表+学习小组+小组长负责制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教师是放风筝和拉线的人,其作用是:尊重和相信学生能够做到,落实赋权增能;充分备课准备学习资料;布置清晰的课业任务和要求;发挥课代表和学习小组长作用;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数据调整教学行为;点评深刻到位;及时总结和改进每次案例教学。课代表责任是:与教师沟通,建群分组,守护班群安全,是把关人,发布群公告,提醒关键时间节点,记录和公布考勤情况,提醒未及时入群同学,每次课后收集反馈数据,与组长协商给出所有学生案例教学成绩,带领小组长解决自主学习和管理问题,汇聚和完成案例教学反馈报告。小组长由在群里表现活跃者当选,责任是:分组建群,进行分工,组织小组讨论,调动全体组员参加,形成学习成果,安排汇报学习成果,创造性解决25人以上学习小组每人参与机会问题,协商组员平时成绩,提交ppt以及小组成员讨论情况记录,作为平时成绩依据。他们的平时成绩,由教师评定。

(三)解决学生充分参与和成绩评定问题  

无论是线上线下,大班额案例教学都必须解决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和学生成绩评定问题,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强化其对良性组织管理的认知和信任。在《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中,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两个时间节点和关键证据。  

2017年以前,成绩评估采取三七开百分制,存在的问题是:平时成绩比例偏低,案例教学小组评分流于形式,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满分。2017年春季学期通过三件事解决了问题:一是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采取五人协商制,根据每个小组整体表现赋分,体现差别,给分项细分为分工与任务、讨论与汇报表现、PPT呈现、知识深度与逻辑等环节,形成成绩评定表格。虽然差别细微,但这种区分很有价值。二是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调整为46,出勤成绩20分,案例教学成绩20分,更加鼓励学习过程。三是课代表和4个小组长平时成绩由教师打分。  

2020年春季线上案例教学尝试解决大班额学生参与机会问题,仍是课代表+小组长负责制的成果。每个组长面对25~28人的小组,分散在四面八方通过服务器共同学习,怎么组织参与是难题。如果发动不起来随机分配和互不相识的组员,小组长很累,每次任务都由几个活跃的学生分担,无人分担时就只有组长自己上,线上大部分人都沉默划水。课代表和小组长创造了细化小分队的组内循环参与制度:3次案例教学,每个学习小组都把组员分为三个小队,每队9人左右,每队主责承担一次案例教学任务。细化小分队可以使责任分散化,组内成员的数量少,责任就会具体到每个人头上,能最大限度减少划水现象。细化小分队方便管理,一名组长在短短一小时内既要自己分析案例、完成小组任务,还要随时统筹协调、解决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记录28名同学的观点,多重任务的叠加难免会出现疏漏,所以大型学习小组内细化小分队,再任命小队长,既可以减轻组长负担,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文登,叶浩生.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 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到循证实践[J].社会科学,2012(8):107-116.

[2] 张一兵.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3):63-73.

[3] 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EB/OL].(2020-0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4]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s7059/202002/t202002 28_425499.html.

[5] 教育部.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

[6]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信息技术中心提供远程办公和线上学习远程技术支持服务的通知[EB/OL].http://itc.wmu.edu.cn/info/1162/1123.htm.

[7] 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EB/OL].(2020-02-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2/t20200213_420863.html.

[8]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2/t20200214_421005.html.

[9]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延期开学期间课程教学安排的通知[EB/OL].https://one.bnu.edu.cn/dcp/forward.action?path=/portal/portal&p=pimShow &id=46701c4b24a0481890aefcef362edefb&tt=11b7bd83bc8e4ac18cc317d3aa78ea96.

[10]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2013-04-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304/t20130419_154118.html.

[11]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13-11-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311/t20131113_159870.html.

[12] 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EB/OL].(2015-05-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505/t20150511_189480.html.

[13] 王玉华,田霜月.黎世法教授创立异步教学法[N].湖北日报,2001-10-10B01.


引用格式:张东娇.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的循证实践研究——以《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J].教育学报,2023,19(1):112-12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