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娇 | 学校文化建设三大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15-01-26

20231123

【学校文化建设存在“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三大问题。建议围绕学校文化的唯一逻辑起点,构建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对文化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变量逐级分解;找到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之间的逻辑支架和行为支架,做到知行合一。《中小学管理》刊载并推荐】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之路上风景宜人,但也有荆棘不可小觑。就目前全国中小学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大问题:“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拟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解决策略。

一、“逻辑难自洽”及其解决策略

“逻辑难自洽”指概念、观点的前后逻辑及其表述存在不一致性和非一贯性。学校文化“逻辑难自洽”指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展开及其表述之间缺乏一致性和一贯性。

1.表现形式

“逻辑难自洽”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逻辑疏远:指学校文化办学理念体系要素繁多,各要素之间逻辑孤立,多逻辑起点展开论述,各说各话,结构拼凑,逻辑混乱。

逻辑松散:指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办学理念体系之间有一定逻辑,但关系松散,逻辑时断时续。

表述疏浅:指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办学理念体系的叙述语言缺乏个性,截取横断面,缺乏历史感;其叙述止于“看图识字”和肤浅直觉;随意使用或套用多个概念。

2.解决策略——逻辑自洽

逻辑自洽,指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办学理念体系、实践体系的表述之间具有前后一贯性和一致性。逻辑自洽是学校文化具有信服力、文化个性和特色得以立足的必备条件。针对“逻辑难自洽”的问题,笔者提供三个解决办法:

其一,一个起点

一个起点即一个逻辑起点,指学校文化逻辑起点的唯一性,即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分解变量、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表述只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个起点就是概括学校特征的学校文化概念或称学校文化标签。

比如:北京丰台区右安门一小的“和”文化体系建构只有一个起点,就是“和”文化。学校的办学目标:仁爱学苑、贵和家园。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全局意识、发展素养、仁爱德性、宽容情怀的现代小公民。校训:乐学从善、尚中贵和。校徽以“和”字为主体设计元素,充分诠释了“和”文化的最佳状态。同时,学校落实以“和”文化为中心的办学实践体系。

其二,精简体系

精简体系指去除旁支,围绕一个逻辑起点展开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表述简练,朗朗上口。

比如:北京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的“阳光教育”理念体系如下:

办学宗旨:

实施阳光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办学理念:让教育充满阳光,简称阳光教育。

办学目标:以“阳光教育”为载体,创建一所洒满阳光的学校。

育人目标:育生目标——培育雅行自信、健康快乐的阳光学子。育师目标——培育内外兼修、德艺双馨的阳光教师。

训:追逐阳光 快乐成长

学校精神:阳光 自信 团结 创新

校歌:学生之歌——追逐阳光,教师之歌——播撒阳光

阳光文化标识:寓意着七彩阳光成就学生的七彩人生。

“阳光教育”的实践体系(略)

案例学校的阳光教育自成一体。“阳光”一词一贯到底,逻辑清楚。但口号说法过多,可以适当删减。建议学校对阳光教育作两点处理:用培养目标解释阳光教育,明确论述阳光教育提出的理由。

其三,表述精准

表述精准指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及其实践体系的每个表述都精练准确,用词考究,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味道,能够表达学校文化个性和集体人格特征。

北京西城区13中学校文化建设成熟,主题明确,能够用优雅的概念串起文化珍珠。其育人目标是培养行为习惯规范、思想品德高尚、学习基础扎实、思维品质优秀、审美情趣高雅、心理身体健康、兴趣爱好广泛、特长初步形成、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拥有快乐人生态度的人。其不足之处在于,办学理念体系庞杂,优雅意识在课堂的表现不明显。建议删繁就简,精准表述。例如:将核心价值观表述为“优雅”;将优雅教育实践体系概括为自主管理、优雅课程体系、自信-赏识课堂、优雅教师、优雅学生、优雅花园。

二、“概念不操作”及其解决策略

“概念不操作”指学校文化概念被搁置,始终处于概念“摆着看”的阶段;或对自己提出的学校文化概念随意解释,无法操作。此外,有的学校的文化操作实践与文化概念和理念体系没有太多关联。

1.表现形式

“概念不操作”问题表现为三种形式:

其一,不分解变量

不分解变量指学校对自己提出的学校文化概念不进行可操作的变量分解,或对此概念加以随意解释和扩大解释,导致概念内涵被修改,外延被随意扩张和定义。

其二,挖掘欠深入

不少学校借助某种具体事物和形象寄托学校文化。挖掘欠深入指学校在文化寄托中对寄托物或意象的本体意义和引申意义挖掘不足或不理想、或主观认识和情感表达偏离意象。

其三,“概念不相宜”

“概念不相宜”指概括学校文化特征的概念不合适,不符合学校历史、地域、生源特点等,或使用任何学校组织都可通用的一些概念,如幸福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绿色教育等。学校可以重复使用概念,但要在解释与解读中体现出学校的身份和个性。

2.解决策略——概念操作

概念操作是解决概念不操作问题的有效策略。在实证精神和实证方法的引导下,用来概括学校文化特色的概念应是操作性概念,可分解,可测量,不循环,以避免学校文化沦落为一个空洞搁置的词语或陷入说说而已的境地。实证研究方法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把概念定义转化为操作性定义,使这个概念能够数量化,能够被测量。这些变量之间是不应该循环的。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概念不操作的问题:

其一,分解变量

分解变量指按照《学校文化建设标准》,从学校文化概念出发,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变量进行逐级分解,一级变量、二级变量、三级变量必须明确地指向行为。例如:阳光教育的一级指标指阳光教育的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阳光教育理念体系的二级变量包括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训、校徽、校歌;阳光教育办学实践体系的二级变量包括阳光管理、阳光教育课程体系、阳光课堂、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家园。

其二,概念相宜

概念相宜指凝练的学校文化概念或标签对学校而言具有独特性和专属性,这个概念具有合身份性、合体性,即合乎学校历史传统,合乎生源和师资状况,合乎当下的办学实践和事实。概念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圣贤指示的搬用,更不是专家运来的概念,它是学校自己“长”出来的,专家能够做的不是生造概念,而是使用相宜的概念凝练和概括学校文化。

三、“说做两张皮”及其解决策略

“说做两张皮”即知行分离,指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表述与文化实践的操作及其表述逻辑无关联或不一致。说做合一是解决“说做两张皮”问题的主要对策。

说做合一即知行合一,指学校文化理念体系的表述与文化实践的操作及其表述有逻辑关联,前后一致,所说的一定是在做、在落实的,所做的一定是自己所传诵和宣扬的。解决说做分离的办法就是找到逻辑支架和行为支架。

1.逻辑支架

逻辑支架指连接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之间逻辑的中介。逻辑支架是学校文化之“腰”,具有过渡和转化的作用,即把学校办学理念体系落实在管理、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公共关系和校园环境七个实践领域中,具体表现为这七个工作领域的工作理念——管理理念、课程理念、课堂理念、教师文化理念、学生文化理念、公共关系理念和环境建设理念。它们包含在学校文化的二级指标中,传达和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

2.行为支架

行为支架指落实学校文化三级指标的行为抓手。它的功能是确保学校文化从概念到行为的落地和落实;同时,它也是文化概念分解、落实到地和行为化的重要标志。课堂行为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学校故事、仪式、校园景观等都属于行为支架。例如:在北京润丰学校的和谐教育体系中,和谐雕塑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物质标志。雕塑以一位年轻活泼的老师手牵几个学生一同嬉戏的情景为原型,展示了师生的阳光心态。雕塑前斜置一块原石,上面有欧阳中石先生的亲笔题词——“和谐”。与和谐雕塑交相辉映的是七彩玻璃幕墙,与七彩阳光德育相呼应。七星少年雕塑群照应七星少年的学生文化:地面配套蜿蜒水景,水景道路的设计来源于“文曲星”星云的构造。这组雕塑成为润丰学校独特的文化景观。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