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曙虹 | 办园行为:园所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1-12-14
有人说文化就如同空气,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但却生活于其中,离不开它。对这个比方我不完全认同。不错,当文化体现为一种价值观时,我们确实难以具象地感知它,但文化同时也表现为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社会成员特定的行为方式,它会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生活习俗、处事方式乃至日常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这时候文化就可以切切实实被感受到,被“看到”和“摸到”了。我在《办园理念:指引办园方向的观念体系》一文中举到这样的例子:中国文化倡导德性本位,注重人际关系和人伦道德,因此中国人自然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父母在不远游、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传统行为模式;而西方文化以个性为本位,更看重个人的独立性、主体性,因而西方人的行为模式多是特立独行。这足以表明,所谓文化就是内隐的价值观及由其支配并体现出的行为方式。
由上所说,我们探讨园所文化,必须将“行为方式”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园所文化建设,办园理念的确立固然至关重要,然而园所文化归根到底是通过幼儿园的组织行为和成员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行为方式的建立和完善不但是使观念层面的园所文化得以落地生根并承传发扬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这种行为方式可以对幼儿园的价值观产生“反哺”作用,它本身就是园所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园所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在幼儿园价值观引领下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师幼行为方式的改进。换言之,与办园理念一样,办园行为也是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办园行为,是指对幼儿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运用而形成的圆满完成教育任务、成功实现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幼儿园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所有机制、策略、途径、程序、方法等的总和。它既包括园所成员有形的群体或个体行为如仪式与礼仪、特定的行为习惯、精神面貌等,也包括无形的园所组织行为如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课程设计、保教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办园行为建设,就是在总结幼儿园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新型的园所文化战略策划思路,努力对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进行战略规划、系统整合、个性强化和规范运作,以进一步增强园所文化的行动力、执行力,从而整体提升育人质量和管理水平。
从类型角度划分,办园行为一般体现于两个大类、三个维度。两大类为工具要素和运行要素。工具要素是指幼儿园为实现发展目标所使用的关键管理方法与核心技术,它是提升园所文化行动力的重要保障,一般在制度维度落实;运行要素是指幼儿园在从事保教、管理、服务等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与程序,它以行动规范的形式提升园所文化的行动力,体现在策略和操作两个维度。详见下表:
办园行为类型结构体系


在上述三个维度中,制度维度是承接并保障办园理念得以落实的相对稳定的规范,是办园理念见之于办园行为的重要中介;策略维度将相关制度浓缩、简化为具有明确行为导向的若干概念或条目,以便于执行者理解、传播和实施,同时亦可根据形势发展对既定制度进行丰富、完善或调整;操作维度则是将策略分解为若干行为要素并根据其内在规律和个人或组织的主观需要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的工作程序,它要解决的是把确定的策略合理安排为环环相扣的业务步骤并执行到位。这三个层次的确定,将工作开展从抽象的制度层层递进到具象的流程,充分体现了办园行为的目标性、内生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从而使得幼儿园的运行更具科学性和持续性。
正因为办园行为直接践行和展示幼儿园的精神理念,也是社会公众认识幼儿园、评价幼儿园的主要依据,因而健全优化办园行为,提升园所文化的行动力,对整体的园所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行动力,必须在着眼于“做什么”的基础上尤其关注“怎么做”。限于篇幅,我无法对上述行为指标逐一做解读,但有些基本原则必须强调:
第一,必须将行为与办理念相对接有的幼儿园理念上说的是一套,但行动上却是另外一套,无法将这些理念体现于办园行为的全方位与全过程。我们都知道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行为受理念支配,这就要求办园者正确把握理念与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把握理念支配行为的一面,也要看到行为影响理念的一面;既要认识到理念支配行为的必然性,又要意识到行为反映理念的多样性。办园行为是组织行为,其动机是根据组织的宗旨产生的,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如果办园理念不够清晰,则可能使得幼儿园的行为主体不能有效接纳其价值观。这就要求办园者的理念随着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理念,把问题放到一定的社会条件中、放到现实的环境中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幼儿园的行为系统应以适应办园理念为原则进行定位和设计,要将办园理念“落地生根”,层层分解与细化,直至可操作与可测评的程度。
第二,必须不断拓展办园行为的领域和效益实地调研告诉我们,虽然众多幼儿园办园经验十分丰富,但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实践领域层次不明、运行僵化的问题,往往仍习惯于以课程(教学)、德育、科研、后勤等几条业务线索惯性运行,遇到新问题也总是按老思路对待。这种“简单再生产”的思维模式难以丰富和完善幼儿园管理和运行架构,难以使幼儿园不断获得品质提升。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之中,幼儿园的管理机制和事业领域也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如今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都在向纵深推进,幼儿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层出不穷,政府对园长放权的力度也在加大,这些都需要办园者树立“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意识,不断突破思维窠臼。以尚未列入众多幼儿园管理议程的公共关系建设为例。公关建设是现代学校(幼儿园)制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善于挖掘、整合、优化并有效使用校(园)内外资源,是当今学校(幼儿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且长期坚持地在幼儿园强化公关建设,可以实现与重要公众之间的良性沟通,以获得他们对本园的目标、政策、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树立自身良好的组织形象,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可以增强园所凝聚力、提升园所发展力。由此可见,在加强园本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也必须增强其动态性和开放性,不断寻找新的实践坐标和增长点,构建战略与策略相对接、行政与业务相协调、人与事相融合、管理与经营相支撑、时间与空间相匹配的办园框架,以真正实现办园效能的增进、办园水平的提高。
第三,必须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管理行为不少幼儿园在办园实践中都或多或少会出现重规划轻调研、重布置轻实施、重形式轻内容、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一些幼儿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述着自己的理念,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没能有效内化为主体切身的需要,更谈不上外显为自觉行动;或在制定规章制度,决策各项“工程”、“行动”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并没有认真组织实施或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或就事论事、见招拆招,缺乏对事与事的整体性、关联性思维和安排。我们都知道办园行为是由调研、规划、决策、执行、考评等一整套繁复的程序所组成,它们都以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意义和方式在实践系统中发挥着作用,都是不可被取代、不可被忽略的。这就要求办园者以战略性的眼光统筹园所事务,善于在不同的时空当中相应地进行谋篇布局,善于在普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善于将精力合理分配于各工作环节并形成回路,善于把日常的工作做到位。一个可选的思路就是,以科学的精神使制度条文、工作要求等尽力实现标准化、数量化、流程化。
提升园所文化的行动力,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需要所有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对办园行为进行科学适用的策划,为幼儿园的运行提供一套规范蓝本,可以增强办园的目的性、科学性、可控性,有利于幼儿园明确问题症结所在,调整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机制,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