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久雨:初步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

2023-09-11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1]。建设教育强国,是新征程上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使命,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把握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阵地,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一、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运行机理

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有机整体,其有内在的运行机理,指导着理论体系的建构。

(一)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基础

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要清楚明晰教育强国建设的系统谋划与战略布局,以全局性的眼光高度审视教育强国建设的部署与安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基础,既彰显了理论体系建构的重大意义,又提供了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明确了理论体系建构的时代背景、重点内容、主要方向与重大责任。

(二)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必须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强国建设中的担当、支撑作用,必须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一是主动超前布局,构建教育强国理论体系需要对教育加强前瞻性思考,做好长远谋划,掌握历史主动,充分抓住机遇,对教育未来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有力应对变局,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必须将教育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奋力开拓新局,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新发展、新变化、新条件、新形势不断更新内容与方法。

(三)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关系

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高度耦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整体,各环节、各要素、各领域之间彼此依存、互为前提、交错并行,统一于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必须站在整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谋篇布局,从总体上增强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兼顾性。

二、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理论架构

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是由根本性质、根本遵循、核心课题、本质要求、重要任务、基本布局、思维观念、世界意义组成的一套完整的理论架构。

(一)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性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教育强国的性质作了明确说明,“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2]。这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教育强国的根本性质。教育强国建设不是一个自发、偶然与不确定的过程,而是我们党领导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教育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保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二)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思想,需要教育的理论创新来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蕴含着教育强国建设的特定时代背景、政治意义、现实价值、实践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是新思想的教育原创性贡献的最新体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新境界。

(三)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催生出教育服务人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两大基本功能。从服务人的发展层面看,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服务社会发展层面看,教育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设教育强国,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坚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做好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四)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和个人成长成才规律的客观、科学的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本质要求赋予其内在的规定性。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规定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需要明确其根本领导、根本任务、根本目标、重要使命、基本路径、核心功能、最终目的,才能聚焦建设的着力点与主攻方向。建设教育强国有多方面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完整的、成体系的,既规定了领导力量与面向对象上的要求,也规定了目标与任务上的要求,还规定了路径与功能上的要求。

(五)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才,既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支撑,也需要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为其注入强大的动力;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健全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基础在人才,教育是关键。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动态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与各阶段教育方案,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六)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布局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系统而全面的战略工程,需要有清晰的规划与安排,形成一个基本的布局。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教育强国,抓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教必先强师,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传道授业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涵养学识、坚定理想、陶冶情操、倾心育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建设教育强国,保障是健全教育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完善教育保障条件,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钻研法治治校新思路,探索法治建校新路径,以高质量的法治工作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是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教育,动员政府、企业、高校、机构、个人发挥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受教的积极力量,形成全社会广泛学习的大格局,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

(七)建设教育强国的思维观念

建设教育强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既可以看作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也传递出发展教育事业新的思维观念。一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二是要坚持深化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立足我国教育现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各方评价主体多元参与。三是要坚持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数字化,充分发挥教育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与效能,推动教育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融合,更新教育形态,创新教育模式,健全数字教育评价机制,充分释放教育活力。打造教育智慧化平台,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平台,努力推进线上课堂建设,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灵活的学习条件。提高网络育人能力,统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推动构建网络空间育人新场域,强化教师互联网思维应用,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八)建设教育强国的世界意义

教育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有力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在于从教育层面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实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好“引进来”的自身优势,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同国际接轨,主动学习各国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开展高级别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形成高水平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推动教育转型升级,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另一方面要利用“走出去”的世界机遇,着眼国际合作、发展、竞争大势,着眼服务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需要,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积极推进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打造全球教育治理新格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价值深蕴

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层次思想智慧,是具有深远价值意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关乎个人与家庭的和睦幸福,而且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教育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起点,也是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价值落脚点,其核心是在引导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是增进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让教育成为群众受益的最重要福利,不断增强人民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

(二)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知识和技能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核心要素,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教育是知识传递和技能传授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教育是促进国家富强最广泛、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繁荣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建设教育强国,是把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视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储备的根本保障,无不体现着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同时也需要教育来为民族复兴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牢固、基础扎实、力量不竭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保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贡献研究”(22&ZD013)阶段性成果

项久雨,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民教育》2023年第12

作者:项久雨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